咸宁市公安局市民之家窗口:我们这样温暖民心
小小一扇窗口,大大一颗民心。9月10日至9月19日,记者记录了咸宁市公安局市民之家窗口的某些瞬间,通过一个个镜头,感受“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镜头一:为特殊群体办证
需求:残疾人行动不便 解决:上门服务
市民彭女士的来电,其母亲因病瘫痪在床几十年,生活不能自理,近期更是因为面容有了较大改变,办理业务时人脸核验无法认证成功,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岔路口派出所窗口工作人员陈颜了解情况后,利用下班时间带上拍照设备前往彭女士家,为其母亲现场拍照受理,并把新证件直接寄往彭女士家。
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拍照办证。 通讯员 供图
为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拍照办证。 通讯员 供图
除了彭女士母亲,不久前公安局局长信箱工作专班接到群众求助,一位群众称高龄母亲残疾证到期需重新办理,行动不便,无法出行。该局行政审批科负责人王为多方协调,与咸安分局窗口负责人雷伟带上设备,前往其家中采集人像信息,当天成功申办居住证。
近年来,咸宁市民之家公安窗口为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将上门办、作为解决特殊群体诉求的常态化服务措施。2022年以来,为20余名群众提供了上门服务,将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落到了实处,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镜头二:从“大厅办”到“网上办”
需求:身在外地无法办理 解决:网上办事窗口
居住深圳的陈先生在湖北公安政务服务平台上发出咨询:儿子刚出生,需办理新生儿户口登记,但陈先生长期在深圳工作,且受疫情影响,无法短时间回到户籍地三号桥派出所办理。
行政审批科胡文娟接到咨询后 ,第一时间致电陈先生,告知陈先生无需到现场,直接通过平台手机端上传资料。
陈先生按照操作传送资料,审核无误后,窗口工作人员收到件当天办,当天发出,为陈先生既节约了费用,提高了效率,陈先生为咸宁市公安局的办事效率连连称赞。
据悉,咸宁市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全面开通网上办事窗口,已经实现公安事项网办覆盖率100%,其中“全程网办”44项,占比48%,实现让群众网上办事“一次办成”甚至“零跑动”。依托该局自建审批平台,在“鄂汇办”手机端推出“新生儿重名查询”、“公安缴费查询”、“咸宁公安机构查询”“咸宁电动车上牌点查询”“咸宁网吧营运状态查询”等特色应用,打造咸宁公安网上应用特色品牌。
2022年以来,湖北公安政务服务平台接受群众咨询435次,为群众网上办理业务1133次。
镜头三:预约专场服务解决燃眉急
需求:学生办理居住证 解决:开辟专场服务
大学生居住证办理涉及到人数多,市民之家公安窗口预约了一场专场服务,按照居住证办理流程,指定专人开展审查受理、信息采集、录入审批工作,采取受理审核相分离的模式,对符合条件的当场予以受理,对信息不全的加班补证办理,确保学生即来即办。
400余学生在舒适便捷的环境下,井然有序,仅用半天时间即完成采集受理。周末时间,窗口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对材料完成审核。
学生办证我站岗。 通讯员 供图
近年来,公安窗口常态化开展窗口服务“不打烊”,对外公布各个窗口服务电话及服务高频事项,任何时间只要群众需要,即可拨打服务电话预约时间,窗口工作人员无条件为其服务,同时拓宽预约渠道,群众还可通过湖北公安政务服务平台进行预约。2022年以来,线上线下共受理群众预约1200余次。
镜头四:延时服务常态化
需求:不及时办理将带来不便 解决:开通延时服务通道
8月26日,湖北科技学院一名南苏丹籍留学生居留许可期8月28日即将到期。经核实,因该生需要照顾其车祸受伤的弟弟(也在该校),忘记办理居留许可延期,如不及时办理,将成为非法居留外国人,为避免其受到行政处罚,咸安出入境窗口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利用休息日(8月27日)提供延时服务,成功为该留学生办理了居留许可延期。
为南苏丹籍留学生开启的延时服务。 通讯员 供图
类似场景在市民之家公安窗口每天都会出现。为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该市公安局积极推行延时服务,只要还有办事群众,窗口工作人员就会主动延后下班时间,直到办完最后一件事,送走最后一个办事群众。
2022年以来,已为397名群众开展了延时服务。
镜头五:帮办代办暖民心
需求:更改户口本婚姻状况 解决:启动帮办代办程序
市民周亮电话反映,其要在外地购房,购房过程中因户口本婚姻状况与现实不符,购房遇阻,无法短时间内回咸宁更改户口本婚姻状况。
行政审批科朱九江了解后,立刻启动帮办代办程序,由周亮本人拍照证件及委托书,朱九江驾车到辖区派出所帮助其更改户口本婚姻状况,并邮寄到周亮所在地。
值得一提的是,之后有一天,周亮夫妻俩千里迢迢赶回家乡,为朱九江送上了锦旗。
帮办代办暖民心,不远千里送锦旗。 通讯员 供图
近几年来,咸宁市公安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群众拓宽办事渠道,提高办事效率,在市民之家公安综合窗口设立帮办代办绿色通道,凡是非现场采集指纹事项的,针对行动不便或其他特殊群体,按照帮办代办流程,由公安窗口专人负责协助其准备齐全材料后,帮助或代其办理。
2022年以来,为特殊群体提供代办帮办19人次,将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落到了实处,赢得群众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