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暨行业领域整治工作交出满意“答卷”

点击量: 时间:2023-01-16 10:48 来源:长江云 责任编辑:李林杰


1月13日,咸宁市召开2022年常态化扫黑除恶暨行业领域整治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总体情况和扫黑除恶斗争金融放贷、市场流通等领域专项整治情况。


发布会上,咸宁市扫黑办通报2022年以来先后2次对6个县市区和12个行业部门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督导,持续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力度,全市共立电信诈骗案件2659件,刑事打击处理电诈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73人;自然资源领域立案查处非法采矿28件,移送公安机关7件,刑事处罚5件;水利部门推动河道采砂规范化管理,目前陆水河道“三无”采砂船舶已全部清零;交通运输领域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148台,卸货1.7万吨,暂扣非法营运车辆231台;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81起,处罚金额407.82万元;教育领域清理整顿600余处校园安全隐患,整治治安乱点7处,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纠纷9起;金融放贷领域积极开展涉案账户核查,督办银行机构整改问题12个,对全市涉嫌电诈的1051人实行定向公开惩戒等。在黑恶势力易染指的行业,建立“重点人名录”制度,咸宁市住建局将7家建筑企业记入省级“黑名单”并实施联合惩戒。

2022年以来,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执法办案为中心,以办好十件实事、落实十大机制为抓手,共受理涉黑恶财产刑执行案件95件,结案95件,执行标的额24595.08万元,执行到位标的额23480.72万元,结案率100%,执行到位率95.47%。
咸宁市检察院共批捕涉黑涉恶案件7件18人,起诉涉黑涉恶案件6件37人;全年共移送保护伞线索51条,移送涉黑涉恶线索2条;全年共制发相关行业领域治理检察建议8份,均已回复,其中涉及四大行业、新四大行业领域治理类检察建议6份。
咸宁市公安局以“雷火2022-剥茧”专项行动和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为载体,共打掉黑恶势力团伙59个,破案25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5人,刑拘248人,移送起诉315人,查扣冻涉案资产16353.95万元;共破涉网黑恶案件1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2人;共收到各级下发涉黑恶线索34条,已办结32条,阶段性回复2条;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2659起,同比下降38.83%;破案660起,破案率24.81%,破案率同比上升91.73%;打处电诈及关联犯罪嫌疑人1273人,同比上升8.43%;止付、冻结涉案资金32.2163亿元,同比增长73.82%。
咸宁市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线索管理机制、案件查处机制、以案促改机制、监督防范机制“五项机制”,共办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97条,目前已办结87条,共处理163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6人,组织处理137人,留置3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系统修缮和规范“常态化扫黑除恶”举报箱52个,并定期进行开箱。共出动执法人员19220人次,检查市场主体32576户,受理投诉举报13015件,排查涉黑涉恶线索28条。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共查办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748件,案值3161.98万元,罚没5013万元,案件总数较去年同期976件增长55.08%,特别是事关民生民安的“四大安全”案件占比靠前。同时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31起,其中假药案件22起,移送数超历史同期,为前三年总和。
咸宁市人民银行联合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银保监分局及公检法等部门,组织开展涉案账户现场检查5次,查实并督办银行机构整改问题12个,对辖内银行机构开展集中行政约谈3次、下发工作通报及账户风险提示函9份;完成扫黑除恶账户查询67次,企业185户,个人353人。协助联合咸宁市公安局公开惩戒涉电诈人员1051人,管控涉诈9730名重点人员名下风险账户36287户,对2家涉及犯罪企业移送司法机关,对6家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处置涉非法集资案件7起,上报洗钱可疑线索8条,积极协调司法部门推进洗钱类判案8起;配合公安机关止付冻结涉案账户16.2万个,止付冻结涉案资金6.1亿元;劝阻被害人汇款32人次,挽回经济损失286万元;协助公安机关追缴返回被骗企业及个人资金135万元 。
新的一年,咸宁市扫黑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抓好《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贯彻实施,始终保持对黑恶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持打早打小,坚持打源头、打团伙,全面深化“打伞破网”、“打财断血”,继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提升人民群众对扫黑除恶斗争的满意度,提升平安法治咸宁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