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召开2025年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
4月25日,咸宁市召开2025年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通报2024年以来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
会上,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肖创彬向媒体介绍《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职能 助推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实施意见》基本内容,通报了全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2月,市中院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版权局出台《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职能 助推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围绕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保护机制,提出具体任务,助力我市加快构建“5+4”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法治沃土,获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2024年,咸宁市两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73件,审结269件,结案率98.53%。通过优化案件诉讼程序,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实现“繁案精审,简案快审”,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较上一年缩短37天,调撤率达63.87%,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审判质效明显提升。
近年来,围绕提升保护效能,咸宁法院不断探索联动协作新举措、新路径。制度层面,自2022年3月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确立以来,至今已连续三年召开12次会议,通过建立高效、多元的会商沟通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机制运行层面,咸宁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6个省级和16个市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工作站统筹整合司法、行政等多种资源,为企业提供24小时零障碍在线服务。同时,自2022年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以来,去年又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实现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无缝衔接,实质性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迈向新台阶。跨域合作方面,岳阳、九江、咸宁三地中级法院及市场监管局连续三年开展跨域保护工作,签订“岳九咸”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搭建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典型案例和重点保护名录,推动三地创新资源互通互认。
下一步,咸宁法院将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谋划以“保护创新”为切入点服务“支点建设”,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凝聚共识增动力、明确目标定方向、筹划内容抓落实,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为“支点建设”作出咸宁法院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