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倒车擦碰,十几次调解——古塔社区警务室如何解开邻里“死结”?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这十二字箴言,早已化作通羊派出所古塔警务室民辅警心中的标尺与行动的指南。近日,该警务室成功调解一起长达一年多的纠纷,用耐心与智慧化解了邻里间的“死结”,为辖区和谐稳定再添暖心篇章。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 2024 年 4 月 4 日那个寻常午后。通山某小区里,黄先生驾车倒车时的一个疏忽,意外擦伤了邻居夏女士的脚。交警部门第一时间到场处置,依规完成了事故认定与流程衔接。但夏女士对处理结果心存芥蒂,这份不满如同埋下的“种子”,在之后的日子里随着双方沟通不畅逐渐生根发芽。
自事故发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夏女士因对赔偿事宜心存不满,多次上门找黄先生吵闹,要求其给予合理赔偿。面对夏女士的诉求,黄先生也有自己的考量,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给双方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影响了邻里之间的和谐氛围。

近日,夏女士和黄先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通羊派出所古塔社区警务室。警务室负责人敏锐地察觉到这起纠纷的棘手性。“小矛盾拖成大心结,绝不能让它再发酵。”当即拍板,迅速组建了专门的调解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徐晓玲、周秀丽和孙宇光组成成了这场 “破冰行动” 的主力军。
调解桌上的较量,往往比案件侦办更考验智慧。周秀丽和孙宇光深谙 “解铃还须系铃人” 的道理,决定从解开双方的心结入手。第一次见面,他们没急着评判是非,而是搬来两把椅子,静静听夏女士细数一年来的委屈,也耐心听黄先生倾诉被反复打扰的无奈。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双方的诉求:夏女士在意的是 “被重视”,黄先生纠结的是 “讲道理”。
此后的十几次调解,成了一场 “走心” 的拉锯战。他们一方面向双方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从情理的角度出发,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难处。
专业的法律解读敲开了“法” 的壁垒,真诚的共情对话融化了“情” 的坚冰。黄先生渐渐意识到,自己在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愿意给予夏女士一定的赔偿;夏女士也慢慢理解了黄先生的难处,不再执着于最初的诉求。
最终,在周秀丽和孙宇光的见证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黄先生一次性赔偿夏女士2500元。当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下名字的那一刻,这场长达一年多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次纠纷的成功调解,是古塔警务室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理念的生动体现。它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也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古塔警务室负责人的话语透着坚定:“社区平安就像过日子,得时时上心、事事尽心。”
未来,警务室将继续把调解台设在群众家门口,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耐心化解纠纷,让 “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的承诺落地生根,在家长里短间织密平安防护网,为建设更有温度、更具安全感的辖区环境,写下属于基层警务人员的暖心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