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0元大米款,庭前全部付清!

点击量: 时间:2025-10-29 10:58 来源:赤壁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李思源

“程法官,辛苦了!没想到都不用开庭,老张就将大米款付清了。”年过古稀的老李高兴地讲到。近日,赤壁法院神山人民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因买卖大米产生的欠款纠纷。在承办法官程定飞的耐心释法与悉心疏导下,原本剑拔弩张、即将对簿公堂的原被告逐步消除对立情绪,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老李在赤壁经营大米批发生意数十年,年逾花甲的老张在赤壁市神山镇某偏远村庄开小卖部卖大米等生活物资。老李长期向老张供货,未料到双方仅因数千元大米款对不上闹到法庭。承办法官庭前阅卷时发现二人年纪大,诉讼金额小,又有多年的生意往来,且熟人交易没有合同与送货单。为尽快妥善化解纠纷,不伤害两人的友情,决定进行庭前调解。

“卖米是小本生意,每次送货我都在记账本记得清清楚楚,还下欠大米款4860元,绝对不会错!”年迈的老李激动的讲到。

“我的账本也记得很清楚,下欠大米款只有一千多元,你年纪比我还大,我怎么可能记错?肯定是你记错了!”老张振振有词,并将记账本掏在胸前。

“怎么可能是我记错?我卖大米这么多年,不只卖给你一家小卖部。”老李将自己口袋里的记账单掏出并说到“你好好看下再说。”

老张接过老李的记账单,不一会儿讲到:“其它的都对得上,除了有一笔我老伴给的3200元,在你的记账单没有显示。”

“我确定我没有收到这笔钱,我又不会黑别人的钱,做生意要讲究诚信。”老李越说越气。

“你的意思是我昧着良心黑你?我是这样的人吗?就为了这几千块钱。”老张愤怒的质问。

气氛越来越紧张,承办法官果断制止双方的争吵,敏锐抓住本案争议焦点问老张:“3200元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给的?”“我老伴前年用我的微信转的,她跟我说过。后来换了新手机,聊天记录和转账记录都看不到了。”老张无奈的说到。

“我的手机也换了,查不到那时的转账与聊天记录,不过换新手机后我们还有交易和微信转账。”老李叹气地说到。

“你们可能不知道,微信里面可以查询与对方转账的年度账单,你们把手机都给我,我来帮你们查前年的年度账单,上面盖了微信印章,这个是准确客观的。”承办法官认真地讲到,二人同意的点点头。

很快,承办法官通过老李手机生成的年度账单查询到,老张所提的那笔3200元大米款不存在,老张应付老李大米款4860元。老张发现确实没有记忆中3200元,不好意思连连道歉,并迅速付清所有大米款。老李脸上流露出开心的笑容,两位老人握手言和,一起大米款纠纷得到高效妥善化解。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必须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小案,将小案办实、办细、办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与司法温度……”承办法官坚定的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