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诉讼唤醒沉睡古亭 检察力量守护历史记忆

点击量: 时间:2025-10-23 21:28 来源:崇阳检察 责任编辑:李思源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宝,守护文物安全就是守护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近期,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监督履职,推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梅亭摆脱坍塌风险、重焕生机,用法治力量为历史文化遗产筑起坚实屏障。

始建于清代的大梅亭,坐落于崇阳县港口乡塘口村大梅岭上,作为崇阳四大关隘之一,曾承载着边界防卫、税费征收、驿道休憩等重要功能,1986年被核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当地珍贵的历史文化印记。

然而,崇阳县检察院在履行公益监督职责时发现,这座承载着百年记忆的古亭正面临严峻危机:不仅未设置任何保护标志,主体结构中部分条石已松动脱落,南北两侧洞门损毁严重,仅靠村民临时放置的几根木条勉强支撑,随时可能发生坍塌。更令人揪心的是,作为国有不可移动文物,大梅亭无明确所有人或使用人,多年来未得到任何修缮,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实质侵害。

鉴于大梅亭保护不力的现状,检察机关依法启动公益诉讼监督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湖北省文物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向主管部门及属地政府发出检察建议书,明确建议其及时对大梅亭进行修缮并挂牌保护,同时加强辖区内文物巡查力度,防范安全风险。

整改前

整改后

检察建议发出后,主管部门与属地政府凝聚共识、密切协作,一场针对性的保护修缮行动全面展开:科学制定涵盖道路整修、主体加固、环境清理、标识安装的修缮规划,聘请传统砖匠、石匠参与施工,既确保合规性又传承传统工艺;通过挖机平整千余米山路、无人机运输物资,巧妙破解山区施工运输难题;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寻访老石块、老构件对松动条石进行加固,最大程度保留古亭原有风貌;同步清理周边杂草、平整场地,安装保护标志牌、简介牌及保护范围标识,清晰界定保护边界与文物信息。

如今,大梅亭的坍塌风险已彻底消除,县、乡、村三级巡查保护机制同步建立,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看护,为古亭筑起长期安全防线。

此次大梅亭保护修缮工作的顺利完成,是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监督推动行政机关履职尽责的生动实践。未来,崇阳县检察院将持续强化公益诉讼监督职能,紧盯文物保护薄弱环节,与相关部门携手共进,让更多历史文化遗产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持久活力,守护好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历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