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短信牵动“赤心” 检察温情照亮社区矫正对象新生路

点击量: 时间:2025-07-09 16:30 来源:赤壁市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周园媛

“汪检察官,我在中医院,宝宝生了,能不能麻烦你帮我跟司法所说说让我回湖南坐月子?在赤壁坐月子要租房子,现在没钱了……”

刚开完会准备离场,赤壁市检察院检察官汪萍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上是来自社区矫正对象谢瑶(化名)的短信,字里行间交织着初为人母的喜悦与现实的窘迫无助。这不仅是一条请假申请,更是信任的托付,它牵动了检察官的心,也开启了一场诠释“赤心检察”内涵、跨越两省、情法交融的接力。“赤心检察”的核心,就在于将监督触角“向前延伸一公里”,在办案履职中多想一层、多走一步,主动感知、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

短信背后的故事令人揪心。离异后常住赤壁娘家的谢瑶,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正在赤壁接受社区矫正。她在医院诞下与现任丈夫的女儿,但新生命带来的喜悦迅速被冰冷的现实难题笼罩:因当地民俗忌讳在娘家坐月子,又无力承担租房等费用。无奈之下,她想到了曾给予她信任感的检察官,希望能申请前往现任丈夫老家、湖南株洲坐月子。然而,社区矫正“不得随意离开监管地”的规定,如同一道无形的墙,横亘在她面前。

“社区矫正的核心是人,既要依法监管,更要关注对象的实际困难和合理需求。”“赤心检察”要求我们向前延伸一公里,穿透监管表象,看见“人”的困境。收到信息的检察官汪萍深刻意识到此事的特殊性——这关乎一位刚经历分娩的产妇和脆弱新生儿的基本健康权益与尊严,涉及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更是对社区矫正人性化管理和检察机关综合履职的现实考验。时间紧迫,她立即行动,将“向前一步”落在实处。

“赤心”响应,内部联动“零时差”

该案承办检察官第一时间向院领导做了详细汇报,突出谢瑶面临的习俗冲突与经济拮据的双重困境。赤壁市检察院迅速启动“赤心”联动机制,汪萍所在的第一检察部主动对接负责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第三检察部,两部检察官紧急会商,深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相关规定,大家一致认为,谢瑶的申请具备依法审批的合法性与可行性。

“向前一公里”,足迹直抵病床前

随后,检察官立即赶到赤壁市中医院妇产科病房,当面了解谢瑶的具体困难,核实其在湖南株洲婆家的详细地址,对产妇及新生儿能否承受约4小时车程的路途安全及异地监管风险进行了审慎评估。

“赤心”沟通,带着方案破难题

带着实地核实的民情民意与两部共研的初步研判方案,汪萍与“赤心”团队成员马不停蹄地前往赤壁市司法局,与相关负责人韩冰进行深入沟通,详细阐述了谢瑶的特殊处境与实际困难,强调了保障其基本权益对促进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性。

针对司法局担心的路途安全以及异地监管可能存在的风险,“赤心”团队提出:安全方面,谢瑶告知计划包车前往;在监管方面,可采取“双保险”措施——利用手机定位、不定时视频通话进行远程技术监管,同时商请湖南省株洲市社区矫正机构协助,建立两地联动监管机制,实现“技防+人防”双重保障。

“赤心”团队坦诚沟通后,赤壁市司法局及社区矫正管理局对此事高度重视,在严格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他们充分考虑了谢瑶的特殊情况和检察机关的专业意见,最终依法批准了谢瑶28天的假期,允许其前往湖南省株洲市坐月子。7月3日下午,赤壁市检察院“赤心”团队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来到医院产科病房,谢瑶在多方见证下顺利办理了请假手续,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这28天的假期批条,其意义远超时限本身,成为社区矫正对象“信任回归”的坚实基石。检察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急民所急、解民所忧的主动作为,让社区矫正对象深切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与善意。“赤心检察”将监督触角“向前延伸一公里”的关怀,极大地增强了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罪、自觉接受矫正、积极回归社会的内生动力和信心,诠释了社区矫正“教育帮扶”的本义,在刚性的监管框架内,为特殊群体开辟了一条充满理解与希望的新生之路,让法治之光温暖照亮了回归社会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