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检察之力为创新“撑腰”
4月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月
从深入田间地头
助力特色农产品地理标识行稳致远
到强化部门协同
形成知识产权保护联席制度
再到聚焦前沿科技
助力筑牢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屏障
……
咸宁检察步履不停
始终以高质效检察履职
精心呵护每一颗知识创新的火种
普法下乡
为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护航4月25日,为保护好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嘉鱼县人民检察院以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为契机,深入潘家湾镇肖家州村“十里蔬菜长廊”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主题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普法,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注入法治力量,让法律知识沾泥土、接地气。
在肖家州村委会,检察干警们支起简易展板,向村民讲解地理标志的法律内涵。“地理标志就像产品的身份证,证明它来自特定地域,并且有独特的品质。”检察干警手持印有当地特色产品包装的宣传袋,结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商标法》等法律法规,深入浅出地说明冒用、滥用地理标志的危害。
针对农户关心的“自家产品如何规范使用标识” “遇到侵权如何维权”等问题,干警们现场发放《地理标志保护指南》手册,并设置互动环节,让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乡土话”。

活动中,检察官结合省检察院发布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例,通过情景再现方式揭示侵权行为对品牌信誉和市场秩序的破坏,并现场指导农户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真伪、举报侵权行为。
活动现场,检察官还向湖北省人大代表、肖家洲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建红介绍了保护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并征求他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蔡建红代表表示,随着肖家洲村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法治意识非常有必要,希望检察机关更多关注农业、农民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法治产品。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下一步,嘉鱼县检察院将与市场监管局建立地理标志协同保护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地标护航行动”,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建立保护名录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法治动能。
轮值制度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站实质化运行
4月25日,通城县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首次联席会议暨联席会议制度会签仪式召开。通城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阮建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法院、公安局、新闻出版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了《通城县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标志着县域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保护进入制度化、常态化新阶段。

《联席会议制度》聚焦信息共享、执法联动与治理协同,明确建立常态化议事机制,由成员单位每季度轮值召开会议,通报案件线索、办理进展与工作数据,协调解决案件移送与办案协作中的难点问题,分析知识产权案件特点,会商打击侵权犯罪对策。轮值单位负责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站实质化运行,每季度为设站企业及工业园区提供宣传培训、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切实提升保护合力。
会上,各职能部门通报了2025年知识产权工作阶段性成效,并围绕知识产权保护站实质化运行、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行刑衔接信息共享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阮建检察长强调,深化知识产权保护需聚焦三项重点:一是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为创新主体提供靶向法律服务;二是深化“一案四查”实践,深挖重点案件,同步审查刑事犯罪线索、民事赔偿路径、行政监管漏洞及公益保护需求,提升综合保护效能;三是强化部门协同,严格落实线索共享、联合研判及成果转化机制,合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品牌。
下一步,通城县检察院将以制度落实为抓手,深化行刑衔接机制,统一新业态案件办理标准,推动司法保护与行政监管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检察动能。
联动宣传
筑牢人工智能法治保护屏障
4月25日,通山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法院、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共同举办“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主题宣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向公众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营造尊重科技创新、保护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检察干警深入街头、商铺,向来往群众和经营人员发放《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手册》,并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出发,结合近年来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生动阐释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检察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醒群众,作为普通公民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对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DeepSeek等AI技术在创作、研发、商业应用等领域的广泛使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下一步,通山县检察院将继续加强与通山县公安、法院、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持续深化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知识产权综合履职,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为通山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