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精防医生余燕:用爱与专业守护平安

点击量: 时间:2025-04-23 10:58 来源:平安赤壁 责任编辑:李思源

编者按

微光成炬,平凡铸就伟大;星火燎原,义举点亮人间。“赤壁暖阳”们以日夜坚守守护万家灯火,在危急时刻无畏逆行,用凡人善举诠释大义担当,为平安赤壁镌刻城市精神的最美注脚。


平安建设筑牢治安防线,精防医生织密心理防线;平安建设守护万家安宁,精防医生抚平心灵皱褶。2025年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春防行动开展以来,赤壁市委政法委统筹卫健、公安、乡镇(街道)等部门和属地,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去关心关爱。

在精防工作中,赤壁的“白衣天使”们天然的使命感与生俱来,善良的本性从骨子里流溢而出,似一汪温泉,奉献与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在黑夜中给他们点亮精神的光明。

39岁的余燕是土生土长的官塘驿人。2004年咸宁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官塘驿镇卫生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2012年至今在公共卫生科工作。两年前,任官塘卫生院精防医生,从事基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

刚接手精防工作时,余燕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全镇三百多名患者的档案、各卫生室交来的随访记录,以及专业的评估量表,让我手足无措,正巧春季专项防治行动通知又来了。”双重压力之下,余霞动了请辞的念头。

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余燕最终决定勇敢面对。

余燕首先理清头绪,迫在眉睫的事有两件:开展春季专项防治行动和完善患者健康档案。她和同事在院长的带领下,联合官塘驿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工作人员及各村干部、村医,一起入户走访24个村(社区),一边开展春防行动,一边挨家挨户走访排查。晚上再加班将信息录入电脑。

三个多月,余燕每天白天走访,晚上录信息,终于完善了所有患者的健康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

入户走访过程中,余燕发现,患者和患者家属抵触情绪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本身胆小,家属很“内敛”;一方面是因为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交流方式“单刀直入”,工作方法也较“粗放”。

此后,余燕脱下穿了十年的白大褂,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建立信任感。在随访过程中,她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服药情况,还耐心倾听家属的诉说,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专业指导。

她深知,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她总是尽自己所能,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和支持。现在,全镇所有患者或患者家属都愿意接听余燕的电话,把余燕当成了知心人。

去年,按上级要求推广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时,遭到很多质疑:“一支针要上千元,打一针管一个月?骗钱的吧!”

面对全镇“零接种”的僵局,余燕整夜失眠,但心底始终有个声音:“总要有人先跨出这一步,才能让患者多一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余燕选择的第一个推广对象是34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抗拒服药频繁发病,父母为照顾他无法外出务工,家庭十分贫困。经过1个月多次走访及微信电话,该患者成为全镇首位长效针剂接种者。三个月后,患者父亲红着眼眶说:“孩子的情况比以前好多了,我也可以出去做点事情补贴家用。谢谢余医生。”

余燕说,患者家属的一声感谢,让她明白,推广长效针剂的本质,不是完成考核指标,而是解开束缚整个家庭的铁链。“当所有人都说‘不可能’时,精防医生必须成为第一个说‘再试一次’的人。”

和许多精防医生一样,余燕还有一个“特殊爱好”——喜欢记住每名患者的一切情况。她能准确的说出负责的每名患者家庭住址、服药状态等基本信息,她的手机备忘录里,也记满了患者的情况,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并根据每次面访后更新相关记录,只为记住患者的最新动态。

精神疾病像一片阴云笼罩着许多家庭,但驱散阴霾的未必是昂贵的药物,而是一句句耐心的解释、一次次真诚的握手,或是一张张按时送到的免费服药卡,都能够让患者及家属感觉到温暖。

“精防医生的职责不仅是管理疾病,更是守护希望,乡镇精防医生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随访、倾听与坚守。”每当看到患者病情好转、家庭重现笑容,余燕更加坚信: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不仅需要医疗技术的精进,更需要用真心换真情的温度。精神世界的拼图或许残缺,但平安建设中社会的温暖会为每片孤独找回完整,构筑治愈的安宁版图。